古建材料市场需求旺盛,迎来新的春天

过去30年来,中国一直以发展经济作为 的重点,而重新重视历史遗迹的保护可以说是一大转变。在华南,广州市已建立了市区改造听证会制度。在过去,这个城市曾将老居民区整片整片的拆除,用于商业开发,房主们不得不迁至郊区,有时候还要受到房子质量不过关的困扰。而现在,再开发规划只有得到受影响地区70%以上的居民同意才能通过。

在许多情况下,这类保护措施都着眼于吸引游客到历史名胜区观光。比如哈尔滨修复的街区内便有一片包括画廊、咖啡馆和时装店在内的购物区,而济南的老建筑现在成了新餐馆的所在。中国许多建筑珍品都已毁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成为近年来飞速建设和现代化的牺牲品。如今这些重建工作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和建筑界在20多年来为保护已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瑰宝而多方奔走的结果。

过去20年中一直活跃在历史遗迹保护运动前沿的北京作家、活动家舒乙说,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北京可以说是历史遗迹保护的主战场。作为中国过去900年中多数时候的政治心脏,北京的古建筑为数众多。但作为中国繁荣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口已逾1,500万,而且还在膨胀。商业化的冲动正威胁着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心地位。这也使得北京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受到全国上下关注。

1949年新中国建立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战乱。当时北京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城市,面积约65平方公里,四周还围绕着高大的城墙,城里有7,000余条胡同。这些曾经尘土飞扬的胡同如今已铺砌整齐,每天还有大批着蹬三轮车的小商小贩、骑自行车的路人和出租车来来往往,穿梭于其中。

到如今,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已有四分之三的老城区被推平。曾有学者在五十年代建议政府将行政机关布置在老城之外的其他地方,但遭到拒绝。相反,他们将市区中心的老宅院拆除,再以符合现代政府要求的办公楼取而代之。到了六十年代,古城墙再次在当地居民的反对声中被拆毁。但直到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之后,才开始了大规模拆迁居民区的行动,并导致一批珍贵建筑的损毁,其中包括为了修建金融街而拆毁的500座明代(1368-1644)民居。

但近来,北京迎来了保护历史遗迹的新契机,那便是2008年奥运会。虽然有很多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为奥运会修建新场馆和道路会导致更多老居民区遭到破坏。但恰恰相反的是,为了迎接大批到访游客,北京市将中央政府划拨的部分奥运款项用于修复历史名胜。相关官员称,自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以来,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已经花了5,700万美元对北京进行改造。其中一部分钱用在了维护老城区上。